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孩子厌学叛逆培训机构如何是好

幼儿园里经常有这样的孩子,你一说学点东西,他立刻就犯困了,没有精神,中午一到睡觉的时间,他就开始欢腾了。不好的作息习惯是一种恶性循环,会影响孩子的其他行为习惯,比如学习。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喜欢频繁跳槽,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而公办幼儿园教师工作态度非常认真,他们会在一个岗位上长久待下去。如果孩子三年期间都能由同一个老师带,那么情绪也会更加稳定。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绝对不能频繁换老师。

在笔者看来,学生上学早晚既有好处也有弊端,不过各方面资源竞争都相对激烈的当下,如果学生心理和生理条件成熟,早一些上学意味着未来有多一些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家长把学生早一些送入小学,说不定能够让孩子在未来多一些赢的优势。

1.在孩子刚刚上学的时候,不要总是去放大孩子的问题,唠叨说教孩子。也许你很着急地想要告诉孩子,学习的意义。任凭你说得再多,低年级的小学生,并不太明白学习的意义,对他们来说,学习这件事很简单,如果有趣那么就值得做。无趣那就是被动着去做的。

2.但针对于这一情况,不少家长也只能是默默选择认真填写,毕竟孩子还在上学,万一老师因为家长没有认真填写就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或者是生活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3.自2018年起,每年的新学年伊始,家长们似乎都会为孩子上学策的变化焦虑一阵。今年尤其不一般,伴随着“双减”策的落地实施,早前三四点钟下课的孩子们5:30才能走出校门,随之而来的是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的纷纷“消失”。家长想“躺平”,可是在高考的大形势下,哪个家长愿意“放手”?那如何用好这多出来的时间,是很多学校和家长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4.在孩子的教育上,自己算得上是比较稳重的家长了,可看到这样富有暗示和鼓吹的言语,仍然免不了有一丝教育的焦虑:不让上高中的孩子参加校外补课,究竟正确吗?

5.要怎么安慰有着“分离焦虑”、“开学恐惧”……总之就是不想开学的孩子呢?最近整理了一些跟学校有关的绘本,分享给大家,专治开学前的小情绪。

短暂的苦难教育,比如“变形记”里面那种一两个礼拜的基层生活,很难改变一个孩子的性格。习惯的养成是长期过程,需要家长长期的陪伴和调教。

2.实地参观。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即将入学的学校外去看看,围着学校走一圈,观察学校的环境和小学生上学、放学的情景,告诉孩子这所小学的名称,增加孩子的感性认识。

而农村父母似乎没有城市父母的负担和焦虑,打工者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实施,除了挣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少、投入低、意识淡薄、责任缺失,对于孩子的心理不是考不考虑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认知。

面对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对入园这件事情有所期待。父母也不可以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这样会让他对幼儿园更加恐惧。父母要跟孩子多聊一些正能量的话题,给孩子树立足够的信心。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