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管教学校教育咋搞

此次大会邀请了陕西树众律师事务所,案件管理委员会主任赵乐做法制报告。赵乐主任围绕中学生校园欺凌和防暴力、校园诈骗盗窃和中学生心理健康三个主题,用生动具体的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摆事实,传法理,深入浅出的给学生上了一堂法制教育课。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中规定的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对于妇女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中,很多女性在婚姻中遭受类似困扰时并不知道该项法律规定,或者不清楚该项规定应如何运用。今天,让我们跟随李露律师代理的赵女士的案件,来看看在离婚案件中,家暴受害者应如何运用人身安全保护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辽宁省教育厅近日出台《辽宁省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九项措施》,要求全省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防沉迷网络游戏专题教育,建议家长在智能电子产品中安装中小学生网络保护相关软件等,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有的虽然是坐在孩子身边,可是孩子自己玩自己的,父母照样玩手机。有一天,家长发现孩子不听话了,或者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时候,还有资格教育他吗?

2.暑假有一个不能回避的学习问题:玩手机,沉迷电子产品确实影响学习,但是假期,没有了补课和作业,孩子还能有什么丰富的娱乐生活?家长都去上班了,缺少了陪伴,孩子就只能沉迷于手机了。而且家长的日常行为也在传递着这一点:手机是最好的娱乐产品。暑假可以玩手机,只是这个“度”是家长很难把握的,小学生是没有自控和自律意识的,家长的引导就很关键,在别人家的孩子暑假都在玩手机的时候,你家孩子如何能在语文这条学习赛道上,多做那么一丁点事,开学后的语文学习能力、成绩、习惯都会有明显的进步。

3.面对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用父母身份强压、用亲子关系威胁。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你饭吃!”“再玩我就不要你了!”其实这种方式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和沉迷。

4.生活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因为手机问题亲子之间产生争执。看见孩子一闲下来就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沉迷电子产品无自拔,就气不打一处来。

5.陈老师表示,对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都已经在积极的关注。作为家庭来说,就是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则,尤其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孩子自制力和习惯的时候,家长务必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做好监管。面对孩子要破坏家庭规则的请求时,务必做到温和而坚定的拒绝。绝不能破坏制定好的规则,但要用平和的态度去表述。

为顺应新时代的传播流行趋势,黄雅静还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宣传受众。尤其是在“抖音”平台投放“宁妹问法”“家事小课堂”等系列小视频30余条,视频均由她领导的家事少年审判团队自编、自导、自演,内容涉及温情司法、反家庭暴力、家事小知识、反校园欺凌、禁毒防毒、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等,以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方式吸引更多宣传受众,现累计播放量已超过50万次,取得良好的反响。家事少年审判团队还与广西交通台合作《了不起的少年》栏目,邀请35组家庭走进法院,自编自演了反校园欺凌情景剧、模拟法庭、警械展示、法警格斗表演等节目,取得了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致好评。

孩子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也没有判别是非对错的能力,玩起来就没有节制,非常容易上瘾。如何应对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沉迷,成为很多家长的痛难点。本期我们邀请到心理咨询师李霞,就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在电子产品横行的今天,大人小孩对手机的依赖性,已经达到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小学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让家长备受困扰。

家长要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