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了解详情】三门峡陕州问题少年全封闭学校咋办

教育部要求的是针对“个别因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但是一旦学校开了口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学校,这就相当于给小学生加了“早自习”,孩子在学校时间过长,睡眠不足,不符合教育部精神。在清楚了孩子的能力和特点之后,我们会根据孩子及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孩子选定合适的学校,并以此为目标,制定学习方案。然后为孩子配备相应的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我们会和孩子及家长及时沟通,保障学习效果达到最优。

厌学是现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多数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但对自己的以后生活也不担心,根本就不去想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建议首先要给自己定一个很小的目标,自己尽量能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给自己定一个大的目标。要多关注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时间长了,可能就不考虑上学不上学的问题。

学校教育不万能,但学校会尽力,家庭教育也不可少,望家长重视,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比如说,孩子迟到了站一会儿、作业不认真重新写、要把任务完成好再离开、违反纪律扣分等等,这些都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必要手段。老师面对的是全体,公正、公平是树立形象的前提。试想:迟到的也能安安稳稳的走进教室,其他孩子看在眼里会怎样想,第二天又会怎样做?作业本忘记带了,作业忘记做了,当没事发生,其他孩子会怎样想?这名孩子能保证下次一定能记住吗?在开学初,很多家长就跟老师说过,对我们家孩子严格点,我相信,老师和家长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我们也非常需要得到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

眼看着许许多多的家长总不愿正视前车之鉴,有的甚至谎报年龄,只求能让孩子上学。这些都不能全怪家长,毕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从心理生理学角度考虑孩子的学习情况,都懂超前教育的害处。

孩子是他们的宝贝,自然上学也得上个高贵点儿的,三岁就开始上幼儿园,幼儿园就是找条件好点儿的民办幼儿园,接着上小学,由于孩子在小时候就养成了霸道的坏毛病,所以对学校里的集体生活非常不适应,总是嫌学校的纪律太严,规矩太多,束拴了孩子的自由,孩子强烈要求转学,孩子说的话向来是圣旨,那就赶快联系学校,结果去了不到一个学期还是不行,就这样连续去了五六家民办学校,都是上几个星期,结果没地方去了就来到老家的公立小学了。

当写作业,起床、吃饭、睡觉都需要靠家长十遍百遍的催促都不情不愿的去做时,就说明孩子主动性的缺乏,对这些本该是自己的事情感到厌烦、懈怠。

比如孩子赖床不愿起,父母提醒孩子,孩子还是磨磨蹭蹭的,这时候父母不用着急上火,让孩子自己去承受体会上学迟到的后果,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自觉的准守时间,不再磨叽。

作为父母,第一,不要为孩子的事情表现得过度焦虑,家长的焦虑,孩子会很敏锐地捕捉到,孩子发现只要一激发出家长的焦虑,剩下的事情孩子就什么都不需要做,因为家长自动会被焦虑驱使着去帮孩子做。第二,减少包办,与孩子保持一个距离,告诉孩子什么是属于他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引导鼓励孩子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是孩子的成长任务,就由孩子来完成,家长不要过度干预与剥夺。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