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洛阳孟津孩子戒除网瘾教育基地

“家促法”着重强调了,家长要更多关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育。假期是孩子个性化的成长阶段,假期安排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给予孩子协商、交流、讨论的机会,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同时,家长在发挥假期对孩子引领作用时,要注重把握平衡,明确假期目标,即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近日,经开区各个学校纷纷开展各种爱眼活动,帮助孩子养成科学健康的用眼习惯。

有一种爱叫“放手”,朱园长结合具体实例让家长们科学认识分离焦虑,并就孩子入园前如何做好孩子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入园后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以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不得不说,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上小学和大一点的孩子真的有不少的区别,首先情绪自控力上就表现明显。小编的亲戚有一个孩子就是踏点去上学的,年纪还比较小,每次上学之前都跟去幼儿园一样要哭好久,学校里的老师也经常打电话说孩子在学校里哭得人没办。

2.孩子不喜欢上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繁重的学业压力,孩子担心学不好,考不好,家长会责罚自己,讨厌自己。为了避免这种结果,他们干脆远离学校。

3.我的儿子也有过好一段时间的分离焦虑,当他习惯了一段时间的分离后,他逐渐明白妈妈是会来接自己的,自己可以安心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了。本以为这样的状态会一直好下去,但事实却不尽人意,有时候也会打回原形,比如生病请假后再去上学,孩子又得重新适应,但这个适应的时间会相对短一些了,并且在真正分离之后,他的情绪是可以很快平复下来并投入园内的工作与生活。就像上周我开始送他上学,整整一周都是要闹一下下,但这周就可以跟我说拜拜了。

4.孩子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也很主动,情绪状态,内在能量,同伴交往方面也非常良好。妈妈的焦虑,或是她的一个小小的困难,她除了要照常学习,还要抵挡来自妈妈的情绪压力,还好,孩子有力量将妈妈的焦虑,阻挡在“门外”。

5.焦虑的家长们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赢得未来的竞争,但焦虑具有定向传导的特点,家长的做将会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导给孩子,结果就是疲于奔命,家长和孩子双双焦虑。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劳动习惯与自理能力。家长可以从小处入手,坚持长期培养,比如让孩子养成每天整理铅笔盒、书包等学习用品的习惯;有计划地添置文具、图书。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跟孩子共同制定劳动训练计划,长期坚持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劳动习惯与自理能力。

我们聊到了“焦虑的母亲+缺位的父亲+失控的孩子”是否有改善,聊到了“丧偶式育儿”,聊到了现在的家长为什么比以前更焦虑了,聊到了如何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未来在社会发展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孩子。

2、听直播差不多百天,困惑很久的是女儿从初二就不愿意去上学了,找了班主任沟通了解,说孩子在学校没有发生什么事,孩子成绩很优秀,找不到孩子不上学的原因。

无论是吃饭还是送孩子去上幼儿园,我们都应该打听一下对方的口碑。方很简单,送孩子上学之前去幼儿园门口逛一逛,问问其他家长对学校里的看就可以了。尤其要问一问老师的教学水平如何,一位优秀的老师能够把紧张不安的孩子安抚到平平静静,这种能力并不是普通老师能够具有的。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