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实测分享女孩叛逆期学校怎么办

看到孩子哭成那个样子,大人是非常难过,也非常揪心的,她才两岁多,问她为什么不去上学,她也说不清楚,就一直重复说:“我不要上学,我不要读书!”但孩子哭闹不去上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们还是没有重视,还是每天都会送去幼儿园,忽略了她真正想要跟我们表达的意思!有些孩子在表现焦虑的时候会挣扎,歇斯底里的哭,会想要挣脱,要夺门而出,但我家孩子早期显现的焦虑状态,是木讷,顺从,迟疑,些许惊恐。有点和发育迟缓的孩子刚入园时候一样,口中絮叨自己最有安全感的人比如,妈妈。

所以当孩子受到孤立排挤时,我们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不要过度严重化;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引导孩子主动交友,家长把孩子当成最好的朋友,做孩子坚强的后盾,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

在这种“如临大敌”的氛围之中,孩子当然会被大人的情绪感染。再加上“严阵以待”的焦虑家长在这种时刻往往会忽略与孩子的交流,导致孩子对“上学”这件事产生不安甚至抗拒的情绪。

当然,孩子的教育绝对需要家校的配合和共同努力,而且是家校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孩子功课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完成,而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需要良好家庭教育的配合。一方面,学校要尽力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控制和优化家庭作业。另一方面,家长不再为家庭作业苦恼之后,不是不管孩子、不教孩子,而是要更科学地进行家教,教孩子更为重要的东西——多陪孩子做亲子活动、亲子游戏、亲子运动;多陪孩子一起进行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多花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成长——相信这是家长们乐意做的.,也是家长所期待的!

也可以通过绘本了解幼儿园。幼儿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园老师是什么人?面对孩子的疑虑,家长可以通过生动的绘本故事向他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学习故事中主人翁的积极心态,让孩子渐渐信赖老师,从而缓解入园焦虑。

家与校的相遇是一场相互成就、相互合作的缘分,在这两者关系里面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良好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根。

每一年幼儿园的报名,家长每一家幼儿园都去详细了解,做对比的根本原因,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上一所氛围师德都兼优的幼儿园,让孩子人生的第一步走得踏踏实实,快乐又积极向上。幼儿园选定后,家长把孩子送往幼儿园,从此对孩子教育的重心,从家长转移到了老师的身上。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够多被老师照顾一些,总会想方设的多和老师联系,甚至送点小礼物、请吃饭什么的,难免会助长一些不良风气。

编者按:“双减”后,家庭教育面临一次新的考验。如何从报课外班的“外部推动力”转化为孩子的自主学习力?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应该避免走入哪些家庭教育的误区?“成长的可能”编辑团队采访到了潜能发展心理学体系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金色摇篮教育创始人程跃,聊聊“双减”后的家庭教育问题。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