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头条新闻有名的叛逆学校如何是好

九月,伴着丝丝凉爽的秋风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孩子们从幼儿园生活步入小学的殿堂。孩子升入小学之后,家长会有伴有各种焦虑和不安,担心孩子升入小学会不会适应。一年级级部为家长朋友们精心准备了一场主题为《父母成长与孩子进步》的家庭教育报告会。常请假的孩子或是准备复学的孩子,往往会担心上/复学失败,或者上学后三天两头就请假,可能会有“如果我这次不能上学,我的人生就完蛋了”的想法。

总之,作为家长,要认真学习《家庭教育》,明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知道家长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使命,把“共同生活”当作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共同生活”中,做智慧父母,善于观察,善于施教,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让家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担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好底色,夯实根基,这个使命,只有“共同生活”的人才能完成。

1.家庭教育作为世界性课题,在等发达国家受到异常关注,每300人就拥有1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家庭教育机构有700多家。全拥有家庭教育指导师80万人。而按照这一标准,中国有5亿家庭,按照100个家庭需要一个家庭教育指导从业人员计算,人才缺口大约500万。

2.从广义层面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未成年人教育的三大核心内容,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但是都不可替代。家庭教育是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孩子人格的形成、生活行为习惯都养成的影响和引导。具有示范性、陪伴性的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不是一种系统性的、规范的文化知识的传授。

3.让孩子学会生活,主体责任不在学校,而是家庭。倘若家庭将重点放在关心学会学习上,学校更多地去操学会生活的心,显然是本末倒置。当下孩子成长中的不少问题,与家校责任边界模煳、混淆、颠倒有关。有质量的家庭教育,需要在育人目标上回归生活本位。

4.近年来,学校秉承”暖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落实各级家校协同育人教育方针策,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校情学情的家长学校课程和模式,学校领导多次关爱留守儿童和倍爱生,努力为全校学生营造和悦温暖的育人环境。学校将继续借助家长学校这个平台,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助力家校联动,共同为学生开启幸福的人生。

5.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山观实验小学原校长、高新区“妈妈课堂”发起人孟彩娟校长作《好妈妈就是一所好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孟校长结合个人40多年的教学感悟,紧贴热点人物,以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大力倡导陪伴、阅读和习惯家庭教育养成,鼓励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营造最美丽的家庭教育风景,并与家长孩子进行互动,令在场的家长深受启发和教育。

进入托育机构和幼儿园以后,突然和家人分离,而且又是一整天的时间,加上托育机构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都是陌生的,室内外的环境也是陌生的,所以,孩子在初入园时,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现象。

讲座过程中,凡淑平结合自己专业的特长和丽江教育的实际情况,用一个个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告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讲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受挫能力,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对于孩子来说,如何适应学习和未来的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律的毅力和意识。这种意识往往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培养。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长期以来,市民对家庭教育存在一个误区:许多家长将家庭教育趋向学校化和知识化,却忽视了孩子在人生态度、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