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鄂州鄂城父亲把叛逆的孩子送特训学校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过是对家长的一种提醒更是激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必须给孩子讲好“人生的第一课”,这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它关系到孩子人格、价值观的养成。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用心引导,双方共同努力;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分简单。在“双减”政策落实下我们新时代的家长更需要不断学习、进步、养成科学育儿的理念。如何让孩子正确地阅读,爱上阅读?推荐“少年大不同”家庭教育在线课程。着名儿童和青少年心理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督导陈默老师家庭教育在线课程《阅读,使孩子强大》。

我就可想说孩子在外地上高中给你谈学习,你是能听懂了还是能帮上了?大多时候只是想缓解一下自己的焦虑而已,恕不知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没能缓解,反而把这份焦虑传递给了孩子。(因为高中的科目哪能次次进步,哪能那么容易学呀,又是在那么好的学校,竞争力也比较大。)我们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情感和状态,做好自己别给孩子添乱。(我给自己的定位)

1.焦虑是因为在乎。孩子焦虑是因为在乎学习,家长焦虑是因为在乎孩子。希望在期末焦虑复习三部曲的帮助下,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能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最美乐章。

2.总结:孩子上学需要父母双方社保满一年,并且持有居住证,孩子也需要持有居住证,满足这三点可以申请积分入学,积分入学是每年三月份开始,月底结束,千万不要错过申请时间,如果你持有人才居住证,孩子可以按照三表生人才引进子女入学,要优先于积分入学。

3.“临床发现,部分孩子心情紧张、害怕上学的‘开学恐惧症’已传染给家长,一些家长开始失眠、焦虑,甚至全身不舒服。”王会秋表示,家长们的这种表现,主要还是来自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对孩子学习的过分紧张。家长应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开学需要的准备工作尽量分散出去,该让孩子承担的就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的做不仅家长受累,孩子也不快乐。

4.武老师说“焦虑=愤怒”,孩子越愤怒代表他越焦虑。如何既化解孩子的焦虑又能够关注到孩子呢?武老师提出“分离”这个观念,不该让孩子成为母亲的全部。“分离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从分娩时与妈妈的分离,到长大后与家的分离。不仅孩子要分离,家长也要学会与孩子分离。如何分离呢?给他足够的独立空间;学会放手,相信孩子能做得很好,但要适当扶持;学会倾听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不要第一时间评判事情的对错,利用恰当时机再教育而不是事后翻账。真正能做到成熟分离的家庭,孩子是独立自主又爱家的,而这种分离模式的家庭少之又少,大多是抓得太严或放得太松。

5.面对“鸡娃”结果的不确定性,满怀期待的父母们也被严重的焦虑情绪困扰。2018年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94%的一二线城市父母存在焦虑情绪。其中,孩子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们最焦虑。

第四、是积极配合。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好了,这种态度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是主动。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老师的意见,把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告诉老师。

经研究,父母如果有焦虑症,孩子感染焦虑症的可能是正常孩子的7倍。对于正常人来说,负面情绪不可避免,但是,孩子最直接学习的对象往往是父母,父母负面的情绪在孩子面前最好有所控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莫过于用父母的人格魅力、教育方式、对待世界的态度去影响孩子。当父母的格局大了,孩子的格局也会好的。

我们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看到和他们有差距。这个时候孩子经常上学。如何培养还是会觉得差距越来越大。小时候教育不好,长大了。

抱怨的背后,还裹挟着对家庭前程的焦虑。机构即将打出的广告语都已经想好了——“你不来,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同学的父母”。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