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青少年心理行为矫正学校舒服吗怎么办

学校教学生们学习知识,同时也会教给孩子们很多人生道理。但是对于孩子的性格,父母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言传身教,才是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孩子性格的养成,也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这种行为改变带来的别扭。罗老师通过这个实验让家长切身地体会到改变行为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反过来”的行为动作不停重复21次以上,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会发现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不断地重复。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在成长关键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罗老师的分享。

高品质学校建设不但注重建设“书香校园”,还注重建设“书香家庭”,要求家长重阅读和会阅读,示范和引领孩子共同阅读。首先,独立阅读提升自我修养。家长的阅读,除了阅读家庭教育方和自身工作相关的书籍,还可以阅读人物传记、人文与历史、治与经济类的书籍,使得自己在指导孩子成长时能“站得高,看得远”。其次,亲子阅读培养阅读素养,共同学习一同成长,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其实说到底,幼小衔接不是衔接知识,而是衔接孩子身心愉悦的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中的规则意识,基本的学习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才是入小学的必备能力,更是孩子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像数学中的几位数的加减法,语文里拼音识字这些知识,只是我们在长久学习中一个阶段使用的工具而已。

孩子的教育问题并非仅仅是由幼儿园来完成的,家庭教育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实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教育局已经明确表示,将取消“学前班”。因此,家长需要将更多的心思放置在教育孩子身上。虽然孩子进入到小学后,有老师教导孩子基础的知识点,但是家长也需要时刻监督孩子学习,并且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孩子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家长才能变得更加放心。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各地需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适合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

作为一个家长,可以用这四个目的和八项能力作为一个模板,来判断孩子的学校或者家庭教育计划是否提供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并在必要的时候改进。

爱孩子,不是溺爱大部分家长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但不注重平衡教育、营养、健康、情绪和动力等因素,而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均生活水平比我国高出许多,但许多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由此导致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味地溺爱孩子,这样不但未必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家庭教育失去原本的意义,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全面、真正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